大禹治水大功于下,让下诸侯不能反,也不敢反,让下百姓不想反,这才有了制定规矩时资格。
而大禹选择对外,资源不够,土地不够,那就抢,往外抢,往外夺,外面有大把资源,有大把土地,何必盯死中原这一亩三分地。
于是,以上古八姓为首的无数部落,往东,往南,往西,往北,开疆扩土,进攻吧,打下哪片土地,那块土地就是你们部落的封地。
打不过,就撤下来,换其他人上,然后四五个战败的部落,合并成一个,去复仇吧,打下那片土地,你们就在那里生活,以那块土地为氏,拥有同一个氏,你们就是一家人了。
不但如此,大部落攻下一地,留下一部,重新徂建部落,建立封地,成为诸侯,以地为氏,也因此,有了姬姓荀氏,姬姓柳氏,姬姓熊氏,姒姓陈氏,姒姓袁氏等等。
姬姓姒姓,代表他们出于上古八姓中的姬姓姒姓,而后面的氏,代表他们分封于何地,属于上古八姓的分支,这代表着氏族格局形成。
那个过程,自然少不了牺牲,但更难受的,肯定是之前被击败的九夷,九黎,三苗等部,再次战败,只能继续向北,向南,向西迁移。
九黎三苗退入深山老林,成了山越和蛮人,九夷还好些,徒草原上,幸远地发现无数马群牛羊群,发展出游牧文明。
随着土地越来越多,氏族也越来越多,许多氏族本来就是数个部落的融合,以事实来告诉所有人,部落融合一体的可能性。
而氏族的出现,本来就会对部落形成冲击,初期不显,但只要实力强大了,还听不听上面的话,就另了。
一众诸侯也很满意,地盘大了,地位也高了,资源更是多了数十倍,从上到下都满意,对于大禹更加信服,对于大禹割分九州,更是不会反对,你喜欢就行了。
他们不反对,甚至赞同,大禹就等于宗主权,什么人可以对土地进行划分和命名,自然是主人了,于是大禹就获得了宗主权。
所以启建立夏王朝,从司法上已经没有问题了,气运加身,而诸侯看在大禹的面子上,也不反对,反正只是将联媚名称改改罢了。
但却不想,王朝的建立,就是文明一大进的表现,夏启获得炎黄人族的主要气运,实力变得更强,成为炎黄人族的主流,同时,也为后世的真正大融合打下基础。
不对,应该,是打开了部落融合,诸侯兼并的序幕。
既然已经明白,部落以及氏族融合是没有问题的,那他们自己不也是可以兼并其他部落以及氏族,不对,是诸侯势力,来强大自己,以后,或者可以跟禹王一脉争锋。
而且他们绝对实行下去,不然,夏王朝时期的一千多诸候,为什么到了殷商时期,就只剩下八百镇诸侯。
而到了姬周,诸侯的数量连三百都不到,而且实力都极大地削弱,所以姬发能够收下兵,放马南山。
但可惜,诸侯的存在,就是只要有机会,就马上掘起的,所以春秋战国时期,出现诸侯争霸,最终秦灭六国,完成一统。